发布日期:2025-05-23 20:57 点击次数:183
公元前375年7月股票配资最新排行榜,战国时候的越国,突然间闹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内乱。
那时候,越国的太子姒诸咎,心里头怕自己被拿掉太子位,就瞅准机会闹起了事。他带着兵马,直接就把越国王宫给围了,把自己的叔叔给赶跑了,还把自己的老爹给害了,最后自个儿当上了国王。
在春秋战国那会儿,宫廷里发生这种权力争斗并不稀奇。说到儿子在争斗里把老爸给扳倒,这样的事儿以前也有过。
可谁也没想到,这场挺普通的政变,竟然是东周历史上一个特别关键的时刻。政变之后,越国就一路衰败下去。想当年,越国在春秋末期还当过诸侯霸主呢,结果到了战国初期,就完全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,再也没能掺和到战国时的争斗里。
展开剩余94%这就是为什么,虽然越国在春秋末期称霸一时,但在战国七雄的名单里却找不到它。越国的消失,对整个战国局势的走向产生了直接影响。
那么,诸咎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诸咎明明已经是太子了,为啥还要搞政变,把自己的老爸给害了呢?越国这么偏远的一个小国,怎么就成了春秋时代最后的霸主了呢?还有啊,诸咎之乱之后,越国又是怎么一步步走了下坡路,最后连战国时期的乱战都不参与了呢?
要把这些问题讲明白,咱们得先简单聊聊越国那段独特的历史。
越国的故事,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夏商时代说起。据说啊,越国的老祖宗是大禹后代里的一个小队伍,因此被安排到了会稽那一带。不过,好多后来的历史学家都不太相信这个说法,他们觉得这是越国强大了以后,为了显示自己根正苗红,特意编造出来的“老祖宗传说”。
因此,经过不少历史学家的研究,他们觉得越国可能是从良渚文化发展而来的。在和中原其他文明的长期交往中,越国慢慢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。在很久远的夏商时期,越国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诸侯国,只是个部落罢了。
不论越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,有一点可以肯定,那就是越国历史悠久。并且,早在春秋那会儿,越国就已经相当厉害了。记得当年齐桓公还忧虑过,怕越国会瞅准齐国没防备的时候,偷偷来攻打。连那时候如日中天的齐国都感到害怕,越国有多强,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。
但是,像越国这么强大的国家,在西周到春秋早期那会儿,记录它的事儿却并不多见。主要是因为越国位置太偏僻了。春秋时候,中原的国家都觉得江南那边跟野地似的,没啥文明。再加上越国那时候不太乐意跟中原国家打交道,所以在春秋刚开始那会儿,大家对它知道得也少,历史上的记载也就寥寥无几了。
让越国命运发生转折,慢慢进入中原各国眼帘的,其实是另一件挺关键的历史大事,那就是‘晋楚两国争老大’。
在春秋时候的中期,原先在中原各国里最厉害、当头儿的齐国,因为自个儿家里闹矛盾,势力有点下降了。反过来看西边的秦国,因为一直找不到往东去的路,被晋国挡在西边,压根儿没法掺和到中原那些国家争老大的事儿里头去。
这样一来,中原地区的争斗就主要集中在了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大佬之间。在春秋中期这段时间里,晋国和楚国斗了一百多年。从晋文公当上霸主那会儿起,后面的一百多年,晋楚两国直接动手打架就有十几次,更不用说他们通过支持其他小国来打代理战了,那简直是数不胜数。因为晋楚争老大,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被牵扯进来,不得不选边站队。
这一百多年来,楚国这边,也就楚庄王那时候稍微强了点,其他时候基本都被晋国压着打。不过呢,楚国地方大,战略回旋余地足,所以晋国虽然能占上风,但想把楚国打败透可没那么容易。说灭掉楚国,那更是异想天开了。
于是,打着仗打着仗,晋国的大佬们想了个新办法:晋国自己干不掉楚国,那咱能不能在楚国旁边找个小伙伴,帮帮他,让他从旁边给楚国添堵呢?这样,楚国就不能专心对付晋国了,咱们不就有机会打败楚国了吗?
基于这个想法,晋国接下来在楚国的东边,找了一个弱小的诸侯国来支持。这个国家在晋国的帮助下逐渐强大,后来跟越国之间发生了许多纠葛,这个国家就是吴国。
楚国那边呢,看到晋国帮吴国一把,起初根本没放眼里。毕竟吴国那时候太弱了,弱得楚国都懒得搭理。就连吴国的军队,都是晋国一手一脚带出来的,全靠晋国一点点帮忙训练。
可楚国万万没想到,有了晋国的大力帮忙,吴国在短短二十年里,就一跃成为了顶尖强国,直接威胁到了楚国的边境。这下楚国可头疼了,一边得防着吴国的偷袭,另一边还得扛住晋国的正面进攻。现在的楚国,哪还有力气跟晋国争高低,战场都慢慢挪到了楚国自己的地盘上了。
这时候,楚国的大官们琢磨着,要不咱们也在吴国的后面,找个帮手来拽拽它的后腿。结果,他们还真就找到了这么个国家,就是越国。
当晋国和楚国都开始支持吴国和越国时,春秋时代就翻开了新的一页。那时候的晋国,家里事儿一堆,光处理这些内部纠纷就够它忙的了。再加上吴国这时候已经变得很强大了,晋国的大佬们就开始琢磨,要不咱们晋国先歇口气,不打仗了,让吴国从侧面多骚扰骚扰楚国。等楚国被折腾得不行了,咱们再出兵,一下子把楚国给解决了。
楚国那边,由于多年的打仗,国家实力大大减弱,现在开始考虑要停止战争了。再看中原的其他国家,这几百年来一直跟着晋国和楚国打来打去,早就烦得不行了。现在这个时候,它们当然也想结束战斗,歇口气了。
结果,大伙儿很快就达成共识,索性签了个不再打架的条约,彻底讲和了。那次和谈过后,晋楚两国四十年来都没再直接开打过,中原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安宁岁月。不过呢,晋楚不打了,所有的纷争就都跑到吴越两国那边去了。
所以到了春秋末期,中原各国打的争霸战,主要就是吴越两国在争来争去。
晋楚两国不打仗了,还分别帮衬着吴越两国,这下子,大戏的舞台算是准备好了。接下来,就该轮到吴越两国来当主角,唱大戏啦。
第一局里,晋国帮了吴国一把,吴国在寿梦和僚这两位国君的带领下,慢慢强大了起来,开始时不时地骚扰楚国的边界。这时候,楚国对越国的帮助并不多,加上吴国是新崛起的势力,两边儿的矛盾还不算大,所以冲突也就不那么激烈。
第二场较量时,吴国里头闹起了内讧,阖闾把僚给推翻了,自己当上了吴王。阖闾一上台,就继续骚扰楚国的边境。那时候,吴国已经变得特别厉害,能单独跟楚国硬碰硬了。正因为这样,楚国开始多帮衬越国,结果越国和吴国之间,不打一架看来是不行了。
为了让吴国能专心对付楚国,阖闾先决定把越国这个后顾之忧给解决掉。他亲自带兵去打越国,把太湖平原那片地方从越国人手里抢了过来。这一仗打完,越国元气大伤,吴国的地盘也跟着扩大了不少。不过呢,这一战也让吴越两国结下了深仇大恨,后来两国纠缠打斗了上百年,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。
到了第三回合,吴国把越国打得有点惨后,转头又开始对付楚国。那时候的楚国已经不行了,吴国见状就趁机攻打过去。同时,晋国也叫上其他几个国家,一块儿打楚国。结果,楚国在晋吴两国的联手攻击下,被打得一败涂地,连国都都被吴国给攻占了。
就在这个紧要关头,西边的秦国出手相助,派军队去帮楚国重建家园。同时呢,楚国国内反抗的声音也是响彻云霄,很多楚国老百姓都主动站出来,跟晋吴两国的军队对着干。
就在这紧要关头,越国那边也不甘示弱。越王允常立刻下令出兵,偷偷攻打吴国的后方。这时候,吴国的精兵强将都在楚国那边打仗,还被困住了,一时半会儿回不来。因此,越国的军队一到吴国,就如入无人之境,很快就把吴国逼得没办法,只好把所有军队都调回来保家卫国。
多亏秦国和越国的帮忙,楚国这才没被灭掉,可算是躲过一劫。但这场大战也让楚国元气大伤。从那以后,一直到战国初期,楚国都在忙着恢复实力,没力气再掺和国外的争斗了。
另外,这场仗一打,吴越两国就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,仇恨再也化解不开了。
在接下来的十年时光里,吴越两国都紧紧盯着对方,谁也没捞到啥好处。直到十年期满,越王允常离世,越国换了新老大,国内就开始有点动荡了。这位新上任的越王,正是大名鼎鼎的勾践。
勾践当上国王没多久,两边就又开始打了第四仗。这回是吴国先动手,他们觉得新国王上位是个好机会,想去攻打越国。可没想到,勾践早就准备好了,所以在战场上把吴军打得落花流水,还一箭射伤了他们的国王阖闾,阖闾后来因为伤太重死了。
阖闾死了以后,他的儿子夫差接手了王位,故事进入了新阶段。夫差做了三年国王,就重新组织军队,又一次去打越国,并且亲手抓住了勾践。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勾践忍辱负重,非常努力,还重用了文种和范蠡这两个能人,一点点让越国强大起来,打算找吴国报仇。
由于卧薪尝胆这事儿太出名了,咱们这儿就不多唠叨了。反正就是说,勾践打了败仗后,花了十多年时间奋发图强,最终让越国又强大了,具备了报仇的本事。
接下来,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,第七回合比赛,也就是吴楚两国的大决战,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。
在打败越国后,吴国成了东南地区的领头羊,加上楚国实力下滑,吴国觉得自个儿有能力去中原闯荡一番了。另一边,老牌大佬晋国,以前对吴国挺照顾的,但现在看到霸主的位置,两边肯定得有一番争斗,谁也不想让步。
因此,接下来吴王夫差率领吴国最厉害的军队往北走,想和晋国较量一番。可巧的是,这时候晋国内部乱成一锅粥,士大夫家族把晋国分得七零八落,根本没法团结起来对付外敌。所以,尽管晋国以前很厉害,但面对新兴的吴国也无力回天,只能把霸主的位置,白白送给了吴国。
越国这边一看,吴国把大军都调到北边去了,心里立马明白机会来了。于是勾践立马行动,带着兵马偷偷攻打吴国,让吴国吃了个大亏。这仗打完,夫差赶紧带着军队回来,可家里已经被越国抢得啥都不剩了,没力气再打,只好先低头认输。
后来,越国先撤了兵,选择避开吴国最厉害的时候。过了几年,越国又出手了,这回他们狠狠地打了吴国一个措手不及,让吴国再也爬不起来了。
打完这仗,吴国不管是国力还是精兵强将,都差不多没了。因此到了那会儿,越国就不再担心吴国会报仇,索性直接派出大军,把吴国给完全占领了。
这就是过去吴越两国争夺霸主地位的整个故事。
吴国灭亡后,越国迎来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。想当年,吴国曾让晋国俯首称臣,现在越国打败了吴国,晋国见状也得对越国毕恭毕敬,这样一来,越国就成了新的领头大国。
那么,想想看,越国把吴国打败那会儿,中原那几个老资格的大国,都在干啥呢?
先是说说晋国吧,那时候晋国里面世家大族打得不可开交,一番恶战后,就只剩下六个厉害的世家了。但这六家也不省心,天天斗来斗去,晋国都快被他们给拆散了。再讲讲秦国,秦国被晋国堵在西边已经上百年了,晋国还处处限制秦国,不让秦国接触中原的文化和经济,结果秦国在中原各国眼里,连新兴的越国都比不上,直接就被当成了野蛮人。
说到楚国,虽然它从之前的亡国之灾里慢慢缓过来了,但实力还没怎么长进,就像还在养病似的。再看看东边的齐国,现在朝中权臣势力可大了,新兴的田家掌控着大权,把国君晾在一边,正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篡位呢。
这样一来,那些老牌的厉害国家都没空跟越国抢老大的位置了。所以嘛,勾践打败吴国之后,很快就轻轻松松当上了霸主。
从勾践当上霸主的那天算起,他接下来的十年统治时间里,越国都是响当当的老大。勾践去世后,他的儿子鹿郢和孙子不寿,都算是挺不错的君王,把家业守得很好。他们在位那会儿,越国依然很强悍,名副其实地保持着霸主地位。
说起来也巧,勾践的孙儿不寿做国君那会儿,晋国那边上演了一出大戏,就是‘晋阳之战’。韩、赵、魏三家联手把智家给灭了,之后晋国的大权就落到他们手里了。从那以后的好几十年,晋国就像被这三家分着吃的蛋糕,越来越小。而这一仗,也预示着春秋时代快要走到尽头了。
说到越国,那时候也闹了个大动静。不寿当王快结束的时候,他儿子朱勾直接动手造反,把他老爸给推翻了,自己坐上了越王的宝座。整个过程瞧下来,这事儿跟后来的诸咎之乱简直一模一样。
说白了,朱勾一当上国王,就稳稳当当地坐住了那把春秋霸主的大交椅。但在他统治的时候,周围的情况又有了新的动静。秦、晋、齐这三个国家虽然还在走下坡路,可楚国却像从挫折里缓过神来似的,琢磨着要跟越国较较劲了。
说起那段往事,墨子跟公输家族比拼机关技巧的事儿最为人所知。那时候,楚国慢慢恢复了元气,心里又琢磨着往外扩张。他们跟越国打了好几仗,慢慢地把越国给压下去了。后来,楚国想成为霸主,就打算去打宋国。墨子一听,急得连夜赶路去见楚王,当着楚王的面,跟公输家族比试起机关来,最终让楚国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。
就是因为这事儿,后来越国很想请墨子去帮忙。但没想到,墨子根本不屑去越国,直接就拒绝了。
朱勾当了三十七年的王,他走了以后,儿子翳接着又做了三十六年的王。他们爷俩加一块儿,统治了七十多年。这七十多年,正好是历史从春秋慢慢变成战国的那段时间。
这阵子,晋国被三家瓜分了,韩、赵、魏三个新国家闪亮登场。齐国那边,田氏取代了原来的王室,齐国的主人彻底换了人。秦国这时候还是一直在走下坡路。至于楚国,它已经再次强大起来,国力跟越国不相上下。
到如今这地步,越国想一个人当老大,那是不可能了。但越国现在,还是个顶尖儿的强国,不比哪个诸侯国差。甚至可以讲,那时候的越国,比齐国、楚国都还要强一些,差不多能算中原各国的老大了。只不过呢,各国之间的差距,没以前那么悬殊了。
翳当国王久了之后,因为中原那边几个大国老是施加压力,没办法只能考虑搬家,慢慢把越国的重心挪到南边。但从后来的情况看,翳这个决定真是糟糕透了。就是因为这个决定,越国后来一步步走向了衰败。
等翳在位时间快结束的时候,就碰到了我们前面说过的“诸咎之乱”那档子事儿。
说到诸咎之乱,史书上提得很少。主要是因为时间太久远,很多历史记录都慢慢丢了。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有关这段历史的资料,主要就是《竹书纪年》里的一些内容,还有《史记》里的一点点记载。
说白了,诸咎之乱和它后面的一系列事儿,大概情况是这样的:
翳当国王久了,他弟弟心里也痒痒想当王,就偷偷搞破坏,先后害死了翳的三个孙子。等到只剩下太子诸咎时,诸咎不愿等着被收拾,于是发动叛乱,把叔叔赶走,还把自己的老爹也给解决了,然后自己当上了国王。
这样的事,在越国过去的日子里,其实也有过。而且每次越国碰到这种事,都没啥大乱子,所以大家当时也没觉得有啥大问题。
不过麻烦的是,诸咎挑的这个时机实在太巧了。正好是中原各国都在大变样,从奴隶制往封建制转的重要关头。
诸咎搞完政变没多久,也就三个月吧,国内就乱套了。后来,一群越国人冲进王宫,把新王诸咎给干掉了。可这场乱子是谁挑的头,史书上一笔都没提。诸咎死后,住在吴国老地方的那些越国人,又推举诸咎的儿子当了新国王。
可是后来,诸咎的儿子就是死活不当国王,直接躲进了山洞里。就算后来被找出来硬推上了越王的宝座,实权也还是在那些推举他的贵族手上。仅仅过了一年,越国有个叫寺区的大臣起兵造反,不光除掉了那个始作俑者——老国王翳的弟弟,还把诸咎的儿子也给赶下了台。
到了这一步,寺区已经完全掌控了越国的大权。
寺区掌了权后,他扶持了翳的另一个儿子当上越王。过了十年,寺区去世了,他的弟弟把哥哥扶上台的越王给杀了,然后自己又扶了一个新的越王。这个新越王坐了十八年王位,一直都在努力掌权,但可惜本事不够,始终没能真正把大权抓在手里。
过了整整十八年,那位越王离开了人世,接着他的弟弟无疆坐上了王位。说来也巧,无疆就成了越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任君王。
从诸咎搞起那场宫廷大乱子,到无疆最后坐上王位,这期间一晃就是三十多年。这三十年里,越国天天窝里斗,国家实力直线下降。就在这同时,秦国搞了个商鞅变法,变得更强了;楚国虽然吴起变法没搞成,但国力也涨了点。韩赵魏三个国家早就分家自立,也都忙着搞改革让自己更强。再看看齐国,那时候田忌、孙膑这些牛人当家做主,更是不好对付。
因此,这三十年的动荡,让越国远远落在了后面。想当年诸咎之乱前,越国虽说有点走下坡路,但好歹也是个顶尖大国。可现在呢,越国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,国力跟其他大国比差远了。
但后来发生的事情,让越国彻底掉进了无法翻身的深渊。
无疆当上国王后,老跟国内的贵族大家斗来斗去抢权力,可效果一直不太好。因此,到了无疆快退位那会儿,他决定豁出去了,想靠打外国仗来给自己长脸,好对付国内的那些贵族势力。
那时候的越国,虽说不如以前强盛了,但根基还在。于是无疆打算把越国的主要兵力集结起来,想去攻打齐国。可就在越国刚要动手的时候,齐国却主动找上门来,提出要和越国结盟,趁着楚国的主力军往北去了,一起去打楚国。
被齐国一番花言巧语哄骗后,无疆竟然傻乎乎地答应了。可等他带着兵马出发,才发现楚国早就做好了准备。就在这时,齐国也在背后捅了刀子,偷袭了越国的北边。
结果,无疆直接在战场上丢了命。更糟糕的是,他生前没选好接班人,所以一死,两个儿子都跳出来说自己才是真的继承人,一个接一个地建了自己的国家,这么一来,越国就完全分裂了。
越国后来裂成了好几块,它以前那股子强大劲儿就彻底没了。从那以后,齐国和楚国把越国的大部分地方都给分了。就剩下南边山里的一小块地方,因为实在太远,没被占到便宜,就这么一直留了下来,直到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。
战国之后,越国之所以没啥动静了,是因为从朱勾当王那会儿起,越国就不再是老大了。诸咎之乱那会儿,越国更是没赶上从奴隶制变成封建制的好时机。虽说越国以前家底厚实,但到这时候,想翻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诸咎引发的骚乱,让越国一下子掉进了内斗的漩涡。从那时候起,越国就彻底失去了改变的机会,这才是它慢慢衰落的主要原因。
不过很显然,春秋战国交替那会儿,诸咎之乱成了个很关键的转折。从那以后,越国就远远地被其他国家甩在后面,再也够不上战国七雄的边儿了。
假如没有诸咎搞出的那场动乱,越国可能也会尝试改革图新。真要这样的话,战国时候可能就不是七个强国争霸股票配资最新排行榜,而是八个了。要是越国能一直强盛下去,那整个战国的历史走向,说不定都会大变样。就连最后是不是秦国统一了天下,都变得不确定了呢。
发布于:陕西省